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、陳鈞凱/台北報導
菸害防制法修法公布施行近兩年,加熱菸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至今仍在國健署進行中。資深媒體人彭華幹指出,由於加熱菸可能對傳統紙菸市場帶來影響,質疑特定紙菸業者透過各種方式影響政策決策,阻擋加熱菸合法上市。對此,國健署出面回應,駁斥相關內容完全不實,國健署是基於保護公眾健康的最高目標,依法依程序進行審查,所有審查進度也都透明對外公開。
彭華幹批評,政府能動用「就業安定基金」舉辦私人演唱會,也能為了特定商人利益而無視法規。而國健署因瀆職導致審查延宕,甚至被網友戲稱為「拖把署」,一拖再拖長達兩年。他更提到,審查遲遲不決,或許是因為某些紙菸商已在幕後「搞定了」。若細細推敲,這樣的說法恐怕並非空穴來風。
財政部統計顯示,國內每年紙菸銷售金額接近2000億元。彭華幹直言,市場規模龐大,熱菸合法上市,影響最大的將是傳統紙菸產業,因此坊間流傳紙菸商可能透過各種方式影響國健署的審查進程,導致外界對審查延宕產生爭議,甚至對國健署的公正性產生質疑。他指出,部分討論還涉及對衛福部與財政部的評價,並提及有意見認為國內青少年使用加熱菸的人數可能達10萬。
彭華幹說,單從財務計算來看,加熱菸若延後一年上市,紙菸的銷售獲利可能超過百億元,若延遲兩年,累計利益恐達200億元,這還僅是紙菸商的收益。如果再將加熱菸因法規限制無法上市,導致政府流失的菸稅收入納入考量,整體影響金額可能接近500億元。
彭華幹查閱國健署公布的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報告,國中生紙菸吸菸率為2.2%,高中職學生為7.2%。若依當年度國高中學生總數117.3萬人計算,吸菸者約為55,106人。倘若加熱菸使用者數量從1.5萬增至10萬,則增幅達6.6倍,代表台灣每3個國高中生就有1人抽紙菸,顯示目前對青少年吸菸行為的監管與防制面臨挑戰。
彭華幹表示,這樣的陰謀論或許只是「鄉野傳說,但政府的公信力卻在這場無止盡的拖延中逐漸崩解,「因為有法卻不執法,還有誰會相信政府是依法行政,而不是看錢辦事呢」?
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表示,依據《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辦法》第4條第1項規定,健康風險評估審查須由中央主管機關邀集公共衛生、衛生政策、毒理學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。目前已有11家廠商申請,其中6家進入審查,國健署依循法定程序,並秉持科學實證與專業判斷,以保護公眾健康為最高目標。她強調,為確保資訊透明,國健署每月兩次在官網公布並更新申請與審查進度,審查過程完全公開,並尊重專家意見,絕無拖延或特定時間表的安排。
照片來源:彭華幹臉書
《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》
【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】